首页 > 水浒凌云志 > 第四百二十七章 戴罪立功

我的书架

第四百二十七章 戴罪立功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此时捉拿刺客的战斗也已经结束,李仁孝手下的武士将十几个被绳捆锁绑的人押了过来,这些人个个带伤,浑身血污,有几个伤得很重,更是在地上被拖着过来。
这些刺客被押到王伦面前,看见跪在地上的李仁孝,便有人对李仁孝破口大骂,更是对王伦怒目而视,竟是个个悍不畏死。
有李仁孝手下的武士过来在李仁孝耳边低语了几句,李仁孝点了点头,便向王伦说道:“启禀殿下,这些刺客的身份已经查清,都是原西夏国的一些老旧贵族。
这些人因为不满西夏和归大梁,更怕和归之后他们失了贵族身份以及特权,便在暗中谋划,想要趁殿下进城之时进行刺杀,现在已经全部就擒,仁孝请命,将这些叛逆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王从却淡淡地道:“这些是你的事,不用问我。”
李仁孝一咬牙,向后挥了挥手,便有武士将这些刺客拉了下去,而这些刺客却仍是一路骂不绝口。
站在王伦身边的王晟见李仁孝仍然跪在地上,便拉了拉王伦的衣袖。
王伦低头看看王晟,笑道:“你想说什么?”
“父王。”王晟又想了想,才说道:“我觉得今日之事不能完全怪罪李仁孝。”
“为什么?”王伦道:“这兴庆府是李仁孝的治下,今天出了这样的事,怎么说他都难辞其咎。”
王晟道:“对于这件事,李仁孝自然有责任,但刺杀父王应该跟
他没有关系。”
王伦道:“何以见得?”
王晟道:“刚才巨闸落下,我们被困在城里的时候,李仁孝手下还有数千武士,而我们只有不到二百人,那时李仁孝如果想要杀了我们,或者是与我们同归于尽,他都有的是机会,但李仁孝并没有选择这么做,也没有逃跑,而是立即召唤武士捉拿刺客。
至于那些刺客,依我看其实不过都是原来西夏国里一小撮不愿意臣服大梁的顽固分子,他们之所以要选择在这个时候刺杀父王,除了时机合适之外,便是还想要借此陷害李仁孝,将李仁孝拖下水,再用父王的手杀了李仁孝。
而一旦李仁孝死于父王之手,就会立即激起原西夏臣民百姓对父王的不满,更会加深大梁与夏地之间的矛盾和仇恨,从而使得西夏和归大梁无法顺利进行,这便是那些刺客的目的,所以我觉得刺杀父王的事,不应是李仁孝的本意。”
王伦道:“那依你看,此事应该如何处置?”
王晟道:“此次刺驾之事虽然与李仁孝无关,纯属遭人陷害,但此事性质恶劣,影响很坏,若不从严处理,必会有人争相效仿,留有余毒不尽,所以李仁孝也确有肃叛不清,治下不严之责,须得重重处罚。
但李仁孝毕竟对西夏和归大梁立有功劳,其心也是甚诚,此次又是受人牵连,也不能冤枉了他,所以依孩儿看,应该给李仁孝一个机会,让
他戴罪立功。”
王晟侃侃而谈,李仁孝等一众夏地臣属却早已看傻了眼,谁能想到一个九岁的孩子,竟然能够说出如此这般道理,而李仁孝见王晟如此回护自己,心中更是感激,当即连连向王晟行礼称谢。
王微微一笑,上前将李仁孝扶起,说道:“晟儿所说,你可认同?”
“认同,认同。”李仁孝连忙躬身说道:“多谢殿下与小王爷宽宏大量,仁孝必定戴罪立功,率领党项一族为大梁开疆拓土,保境安民。”
“谢就不必谢了。”王伦道:“我之前让你组建党项军团之事,筹备得怎么样了?”
李仁孝当即答道:“依照殿下之前的吩咐,臣已经将西夏旧有军队全部解散,又抽调其中精锐三万组建党项军团,现在军团已经整编完成,正在北城校军场集合列队,等待殿下前去检阅。”
王伦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便随李仁孝去往校军场检阅党项军团,而赵云、武松等人时刻跟在王伦身边,再不敢稍离半步,岳飞更是率领大军进城,把守各处紧要之地,以防生变。
王伦到了校军场,党项军团已经集结完毕,正在列队相迎,三万将士俱是西北各族子弟之中的精锐,个个雄壮彪悍,此时集结成阵,确是军容整肃,威风凛凛,气势不凡。
王伦也是颇为满意,便当众训话,又着实勉励了几句,随即就命李仁孝将党项军团带出城外驻扎,明
日立刻出发,进军河湟谷地与岳翔率领的雪域兵团汇合,武器装备则是等到了河湟谷地之后,由雪域兵团按照大梁正规军团的编制给予配发。
检阅完毕,王伦又在李仁孝的陪同下,去往原来的西夏王宫转了一圈,此时王宫内的一应妃嫔宫人已经全部遣散,整座王宫显得空空荡荡,毫无生气。
王伦四处逛了逛,见也没什么新奇之处,虽是有些异域风情,但比之大宋皇宫可是差得太远,就是比起伪齐刘豫的洛阳皇宫也是大为不如,王伦立时没了兴趣,又打了两个哈欠,随即便出了西夏王宫,仍回城外大军营中住下。
第二日,李仁孝携同赫连铁树等党项军团众将,来到梁军大营向王伦辞行,并立即率领党项军团南下,开赴雪域高原,王伦也率大梁众将一路相送,直送出三十里外方回。
而姚平仲不顾伤重,竟也执意要随李仁孝一同南下,王伦知道姚平仲的心意,便也未加阻拦,只是拉着姚平仲,让姚平仲此去不必有任何顾虑,而且雪域兵团新近组建,有很多事情还要依仗于他,尤其王定、岳翔、李仁孝等人毕竟年轻,尚不成熟,也请姚平仲尽力辅助。
王伦更是叮嘱姚平仲要保重身体,只待功成之时,关中再见,姚平仲见王伦心诚意切,期盼殷殷,心中也是感动莫名,当即欣然领命,而后姚平仲又命姚胜跟在王晟身边,必要精心
尽责,不得有丝毫懈怠,才洒泪而别。
送走党项军团,王伦便传令从已经解散的原西夏军队中挑选一些忠勇之士,再抽调一部分梁军将士,混编组成一支厢卫军部队,驻守夏郡。
同时王伦又让耶律梁材指派从关中带来的大梁官员正式进入夏郡任职,当然也留任了一批夏郡本地的开明官员,一同治理夏郡各州府县,而被李仁孝移交过来的那些不愿和归大梁的原西夏贵族,以及一些顽固的死硬分子,则全部押回关中,送入军改营进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
而这些事情其实早在王伦从关中出发之前,便已经有了详尽的计划安排,现在不过是按照方案执行而已,所以不出数日,夏郡之地便诸事顺畅,局势稳定,王伦也就不再耽搁,立即率领大军起程,赶往西线战场。
王伦率领西征大军离开夏郡,进入河西走廊,而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依次便是武威、张掖、酒泉三地,再加上现在已经被耶律大石占据的敦煌,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河西四郡。
而历史上早在西汉之时,为了与匈奴争霸天下,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便派张骞通过河西走廊出使西域,意图联合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
其后汉武帝更是派大将军霍去病攻取被匈奴占据的河西地区,设立了河西四郡,并修筑长城,设置玉门、阳关两座边城要塞,使其成为大汉的西部门户,从
而将河西这块战略要地牢牢地控制在大汉帝国手中,也为将来彻底解决匈奴之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汉帝国建立河西四郡之后,便通过河西走廊将中原腹地与广大的西域地区连接起来,从而又进一步将汉家势力拓展到了西域,也终使西域地区第一次融入到华夏版图之中。
之后河西走廊便成了历代中原王朝的必争之地,无论王朝如何更迭变换,但无不都是要力争将河西走廊控制在自己手中,中原王朝在国力衰弱之时可能会失去对河西走廊的控制,但只要国家兴盛就会立即重新夺回河西走廊。
就是弱如宋朝,也是不遗余力地与西夏、吐蕃诸国争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原因便在于河西走廊不但是中原王朝的西部屏障,更是中原地区一条重要的经济命脉,也是更为有名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丝绸之路所能带来的财富利益,又有哪个王朝能够轻易地放弃。
宋朝与西夏、吐蕃诸国争夺河西走廊百余年,却是收效甚微,直至北宋末年才算勉强控制了部分的河西走廊,但也终因大金的突然崛起,导致北宋极速灭亡,从而使得大宋想要恢复汉唐往日荣光的梦想化为泡影。
不过虽然宋朝始终争抢不回河西走廊的控制权,但在不得以之下却也另辟蹊径,转向大力拓展海上的经贸通路,开辟了新航线,从而打通了海上的丝绸之路
,也使得宋朝的海运贸易极为发达,实为中国历代王朝之冠,同时也让宋朝的造船及航海技术处于了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

sitemap